中国农业大学MPA、农业硕士中外合作办学专项招生简章

一、 学院简介

中国农业大学巴西圣保罗大学联合学院(CAU-USP Joint College,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简称中巴联合学院),是在深化金砖五国合作的时代背景下,在我国政府和巴西政府的强力支持下,由亚洲和拉美两所世界农业学科前十、区域农业学科排名第一的大学合作成立。中巴联合学院是国家正式批准成立的我国与拉美国家之间第一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在我国与拉美国家教育与科技合作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中巴联合学院将由两校和世界顶尖涉农大学联盟(A5联盟)康奈尔大学等院校共建,联合国所属国际组织专家参与授课,并将与国际知名企业为学生提供海外实践学习机会。中巴联合学院旨在面向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大型农业跨国企业、我国政府部门和农业走出去企业培养世界一流农业科技与管理人才,促进中国农业对外合作,促进世界各国之间的农业科技合作和产业合作。

2022年,中巴联合学院首届招生,中国和巴西两国大使参加了学院首届开学典礼。

二、 招生专业及人数

公共管理硕士(1252):每年不超过30人

农学院农业硕士(0951):每年不超过20人

三、 学位授予

达到中巴联合学院硕士学位毕业要求的学生将同时获得中国农业大学硕士学位(毕业证和学位证)和圣保罗大学硕士学位。圣保罗大学硕士学位将由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按国家中外合作办学海外学历给予认证。

四、 学费

与中国农业大学非中外合作办学的农艺与种业、公共管理学费相同。

农艺与种业:0.6万/年

公共管理:3万/年

五、 报考条件和方式

  1. 符合中国农业大学202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章程要求。

  2. 初试成绩达到学校公共管理硕士(1252)和农学院农业硕士(0951)复试成绩基本要求

  3. 符合条件考生填报《中巴学院专项招生报名表》(附件1),并在2023年3月20日前发送至邮箱(cau-usp@cau.edu.cn),邮件主题必须为“姓名+专业+中巴联合学院专项报名”。完成邮件报名的考生请尽快扫描二维码入相关微信群。

image.pngimage.png

  4. 报名者需参加中巴联合学院专项复试和报考学院复试。

  5. 中巴联合学院专项复试相关安排将在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复试前另行公布。

六、 咨询电话

联系人:苏老师,谭老师

电话:010-62737981;010-62736482

七、 培养特色

中巴联合学院是高度国际化的世界顶尖人才培养的基地,学院依托世界顶尖涉农大学联盟(A5联盟)院校,除中国农业大学和巴西圣保罗大学之外,还将邀请A5联盟其他院校,美国康奈尔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和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的教师联合授课、开展讲座。在已经开设的两个硕士专业中,均有部分专业课程为两校教师共建和联合授课,专业课程英文授课。中巴联合学院将突出实践育人特色,两校将联合向两个专业的学生提供参与各类国际学习交流活动,可参加A5联盟院校各类中美、中欧、中拉交流活动,以及遍布南亚、非洲、东欧、拉美的中国农业大学“一带一路”与“南南合作”农业教育科技合作海外基地的学习实践活动。

八、 专业介绍

1. 农艺与种业

培养目标:面向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大型农业跨国企业、我国政府部门和农业走出去企业对国际种业科技和管理人才急需,培养具有全球种业产业发展视野,振兴国家种业产业的专业情怀,能够在种业全产业链工作的国际化创新技术人才和创新管理人才。学生将掌握种质资源及品种选育、种子繁育、生产及推广应用、种子生产及加工贮藏、种子质量检测及法律法规、种子经营及营销等相关知识和技术,将具备国际种业产业链的企业研发、生产和流通相关企业和部门的实践经历、研发能力和管理能力。

培养模式:“2+0”办学模式,学院所有培养过程在中国国内完成,在没有疫情的情况下学生可自愿参加赴巴西圣保罗大学的各类夏季小学期的国际课程交流、热带农业实践学习等活动。

录取要求:达到中国农业大学农艺与种业专业全国硕士考试录取条件,并通过英语语言考察的学生,由中国农业大学和圣保罗大学组织考察和审核录取。

专业必修与选修课程

遗传与育种学(Genetics and Breeding),作物产量生理学(Physiology of Crop Yield),作物遗传育种统计方法(The Statistical Methods for Crop Genetics and Breeding),现代农业发展与实践案例(Development and Case for Modern Agriculture),种子质量检测(Seed Quality Testing),国际知识产权与种子法律法规(International intellectual property and seed laws and regulations),种子加工、贮藏与营销(Seed processing, storage and marketing),农业模型(Models in Agriculture),土壤肥力学(Soil Fertility),热带农业病虫害可持续管理(Sustainable Pest Management in Tropical Agriculture),种子生理学(Seed Physiology),作物系统氮循环(Nitrogen in Cropping System),灌溉农业(Irrigated Agriculture),作物起源与进化(Origin and Evolution of Crop),气候变化与作物适应,(Climate Change and Crop Adaptation),多倍体作物遗传与育种(Genetics and Breeding of Polyploidy Crops),粮食安全概论(Theory of Food Security),作物生态学(Crop Ecology),遗传生理学(Physiological Genetics),现代植物生产理论与技术(Theory and Technology of Modern Plant Production)。

2. 公共管理专业(国际组织与社会组织方向)

培养目标:面向国家高层次国际组织人才与涉外社会组织人才、农业跨国企业管理人才、以及国际组织驻华机构管理人员的急需,以国际组织与社会组织、政府部门、跨国企业等国际公共事务高层次管理人员为培养对象,培养理解国家方针政策与国情,具有全球视野,熟练运用外语,通晓国际规则,具备国际政治、组织管理、社会管理、国际发展等领域专业知识,具备从事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分析能力,能够在国际组织、跨国企业工作体系中熟练运用外语沟通协作,具有国际组织和社会组织的实践经验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培养模式:“2+0”办学模式,学院所有培养过程在中国国内完成,在没有疫情的情况下学生可自愿参加赴巴西圣保罗大学的各类夏季小学期的国际课程交流、热带农业实践学习等活动。本专业为非全日制培养。

专业必修与选修课程

公共管理(Public Management),公共政策分析(Public Policy),社会学研究方法(Social Research Methods),政治学(Politics),公共经济学(Public Economics),组织行为学(Human behavior in organizations),公共管理当代趋势(Contemporary Trends in Public Management),国际组织管理(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Management),公益事业管理与发展(Management and Development of Public Welfare),农业企业供应链物流(Logistics Applied to Agribusiness Supply Chain),中国与巴西经济的发展和挑战(Dynamic Evolution and Challenges of the China’s and Brazilian Economy),国际发展与全球治理专题(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Global Governance)。

九、 学校简介

中国农业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的教育部直属重点高校,是我国现代农业高等教育的起源地,其历史起自于1905年成立的京师大学堂农科大学。历经百年的世纪风雨,中国农业大学已经发展成为一所农业学科世界一流大学,近年来在各主要世界大学排名中,农业学科始终位列世界前10名,其中生物学、农业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作物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植物保护、畜牧学、兽医学、草学九个学科为国家一流学科。中国农业大学师资力量雄厚,拥有教授和副教授1700多人,拥有24个博士和3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6个本科专业,目前在校研究生12000名,本科生13000名。

圣保罗大学是世界一流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近年来在各主要世界大学排名中,大学排名为世界110名,在拉美34个国家中排名第一。该校农业学科位列世界前10名,并且在拉美国家中名列第一。圣保罗大学成立于1934年,是巴西及拉丁美洲最大的公立学校和教育机构,学校师生总数10万人,在巴西全国共有12个校区,设有42个学院,共有183个本科专业和239个研究生专业,60000多名本科生和30000多名研究生,10000多名教职工。圣保罗大学农学院是拉美34个国家中农业学科排名第一的学院,是农业、环境、生物和农林经济管理等学科的高端人才培养领军院校。圣保罗大学农学院成立于1901年,设有12个系130多个实验室,7个本科生专业和15个研究生专业,学院占地面积达3800多公顷。


农学院

人文与发展学院、国际发展与全球农业学院

国际合作与交流处